近两年新冠疫情的重压之下,全球旅游业哀鸿遍野,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。国内疫情防控虽然优于国外,但也是影响巨大,尤其旅游企业的经营活跃度普遍下滑。虽一年中有春节、五一、国庆等几个小长假充充流量,但毕竟掩盖不了全年疲软的现实。
这个时候,旅游企业的经营者,尤其需要充充电,活动活动脑筋,以图化危为机,突围而出。这里我们结合旅游景区营销的几个常见误区,来梳理梳理景区成功营销所要解决的七个要点。如不理清,景区运营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。
一、营销推广的效率(一):渠道-精准流量,目标受众在哪里?
常见误区:营销推广迷信知名大众媒体。这类媒体或平台影响力大、用户群广,咋一看感觉必定有用,其实不然。因为广告曝光量是有单位成本的,你一万元广告费花在一万个普通大众身上,和一万元广告费花在一万个精准的目标用户身上,其经济效益是差很多的!(这个效果差别,可能是一百倍,也可能是一万倍以上!)
解决方案:寻找旅游推荐类的专业媒体进行推广合作。
二、营销推广的效率(二):广告表现的质量如何?
常见误区:盲目跟随流行的广告宣传方式,没有采取科学的广告执行手段,广告制作平庸、广告发布随意,最终如一粒小石子丢进大海,没有激起浪花。
解决方案:对目标用户进行心理分析,创作出真正走心的广告作品;选择具有卓越表现力的广告发布方式。
三、持续稳定的推广引流
常见误区:全年的营销费用,三天两月就花光,没有全年度的长期安排。一般到了下半年,便基本上没有了可用的推广资金,营销工作难以持续推进,导致景区运营陷入疲软状态。比如过分迷信直播带货,迷信打造网红景区,企图通过一两次的营销活动就一劳永逸。
古老的箴言告诉我们: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。网红景区如果不是经过长期的进步所打造成,而是短时间内爆红,必然面临着环境承载能力跟不上,或服务能力跟不上等麻烦,继而导致负面效应。
很多景区都存在着这样的现状:五一、国庆等假期人满为患,平常大部分时间冷冷清清,这样的经营状态必然会导致员工团队的不稳定,而景区员工的不稳定,又影响景区服务能力的不稳定。实际上,那些全年无淡季的景区(如迪士尼乐园、乌镇),都是多年来长期持续稳定营销推广的坚定执行者。
解决方案:坚持全年度持续稳定的推广引流方式,淡季也不能停止。景区运营是一项长期工作,涉及到上下游合作链条的稳定性、员工团队的稳定性。营销推广应该长期持续进行,避免投机取巧的方案,尽量挖掘淡季的销售潜力,规避客流不稳定对景区运营所造成的冲击风险。
有人说:如要保持全年度持续稳定推广的节奏,不现实吧,我们没有那么多经费。这只是你尚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广方案而已。只要用心去发现,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。
四、规划和运营的关系
常见误区: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运营脱节,规划不能支持运营(制定规划的人大多不是具有旅游景区运营经验的人),而实际运营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参与制定规划。这样的状况往往导致景区在开局时便存在先天不足,难以建立系统优势。运营团队在实际经营中发现规划上存在的问题,再想弥补往往将非常吃力,营销上也难以取得效益最大化。
解决方案:打通规划和运营之间的关节,礼聘有丰富景区运营实战经验的专家参与规划。
五、市场导向
常见误区:拍脑袋决策,以为自己喜欢的必然别人也喜欢。实际上,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,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往往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。不能清醒的洞察市场真正的需求,是大部分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解决方案:多从旅游者的角度看问题(学点消费心理学),洞察旅游者的真正需求,从而来指导景区科学经营。
六、节庆活动的效能
常见误区:重策划,轻执行,节庆活动流于形式。一年到头,景区里各种活动不少,花了不少力气,却说不上有什么效果。
解决方案:营销活动要有强力的专业媒体支持,尽量使活动影响最大化,使投入的资金产生幂次方的扩大效应。
七、旅游景区营销推广工作的专业性
常见误区:轻看景区营销推广工作的特殊性、科学性,不追求科学的营销推广手段,而是凭人情关系轻率的选择了不专业的推广服务商。其性质就是视企业经营为儿戏,没有正视市场经营所面临的巨大风险。这样的操作,往往导致后面因营销不力而使景区运营失败,原来的人情关系不但保不住,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相互推诿扯皮而反目成仇。
解决方案:树立科学营销观,慎重选择推广服务商。
小结:
水位高的时候,大家都看不出谁在裸泳;潮水褪去的时候,哪几个是光腚的一目了然。市场营销是一门系统科学,必须建立强化系统优势的运营理念,才能有机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。
精彩评论